《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李景隆这边则是被打怕了,再加上粮草辎重丢弃,还需要朝廷方面支持重新添加补给,而且他也不想这么快就再次和朱棣碰面。
手下人的士气也并没有完全的恢复,刚吃了一阵打败,再仓促的行动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哪怕李景隆蠢的跟猪一样了,也不会傻到做出这种事情来。
因此,算是双方有默契的保持了一段冷静的时间,谁都不会在这段时间内发出声响,都等着新一轮的战事爆发,不过显然这要等到建文二年,也就是朱棣看来的洪武三十二年。
毕竟朱棣已经不太承认自己皇帝侄儿的帝位了,眼下虽然打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可明眼人都知道,朱棣就是摆明了车马造反,和当今天子朱允炆唱反调。
这场叔侄之间的斗争可是关乎到大明皇帝之位的最终归属问题,那朱棣怎么可能还承认朱允炆的年号。
不过这些也只能是私下里说说罢了,承继先帝年号是朱棣的习惯,但如果传出去的话就是有驳于朱棣那打出来的旗号,这种自己打自己脸的事可不是朱棣会干出来的……
平静的时间往往很短暂,但军队的平静不代表其他方面也是毫无动静的。
但相较于朱允炆这边,朱棣治下就显得风平浪静了,完全没有朝廷这里的引人注目。
首先,朱棣在郑村坝一战大胜,这消息自然传开了,尤其是临近的几个行省,那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啊。
整整三十余万朝廷大军兵临北平城下,结果被朱棣给击败了,而且李景隆还一路的溃退逃出了北平境内,在山东布政司行省德州县扎了根。
当然了,这在李景隆的说法是天寒地冻南方的战士们耐不住北方的寒冷,军中过冬准备的衣物并不充足,没有办法让战士们发挥出最大的效果,所以选择了战略性的撤退。
对,没错,就是战略性的撤退,而且在李景隆还是用这种借口上报的天子,也不知道他哪里来的自信说自己是撤退而不是被人家给打败败逃到了德州。
可就是这样的借口,当今天子,堂堂大明皇帝朱允炆就信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