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置

关灯

第165章 宰相之才 (2 / 8)

《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张峻因为地理原因多与吐谷浑有生意往来,他利用职权之便,多年来一直把洮州官仓、军仓之储粮倒卖给了吐谷浑,以国家之粮获得私利。

        其实以前若是倒卖给吐谷浑也算多大的事儿,毕竟这么干的人多了去,不过就是趁着粮价高的时候倒腾出去,到了收成时节,粮价会因为新粮上市大跌,这时候再如数购回补充,从中赚取差价。而朝廷对这种事,向来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对方将储粮如数补回,朝廷不仅没有损失,反而因为这些不法之徒,使储粮得以翻新。

        但是张峻却没有及时补上,在关键时刻被逮了一个正着,他也知道军事对峙,少不了军粮,为了尽快补足这个巨大窟窿,动用了一切手段来收粮,弄得洮州怨声载道、鸡飞狗跳,罪上加罪。

        “父亲!”杨广向杨坚躬身一礼,沉声道:“张峻之罪在于起藐视法制,他贪赃枉法、胡作非为,损害了大隋官员、将军在民间的形象,其罪,不可恕。可是在坐每的一人,其实都知道天下官仓、义仓都存在严重的倒卖情况,固然他们于事后补上新粮,但是朝廷对于他们的犯罪事实,却采取了放任自流的态度,这种默许、纵容的态度,也使更多官员倒卖粮食,故而朝廷也有责任。”

        说到这里,杨广看了杨坚一眼,又继续说道:“律法相当于一个人、一名官员的道德底线、道德防线,它的存在可以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好的律法、公正的司法官员,可以让恶人变成好人。但是在倒卖粮食这起恶劣事件之上,朝廷和律法、司法官员都向地方官员妥协了,从而使这条道德防线开了一个口子。当朝廷因为见到这种行为能够使官仓之粮永远是新粮,向第一个人妥协之时,周边的人都误以为只要及时补上新粮,就不是犯罪,于是也开始倒卖了;久而久之,会使律法成为一纸空文。而面对这样律法,就算是清官良吏,看到周围的人犯罪却不受律法严惩时,自然而然也会一步步走向罪恶深渊。”

        “而张峻卖空洮州官粮、军粮,也是因为我大隋处于主动一方,若咄咄逼人的是吐谷浑,而我军将士却无粮可食,后果可想而知。”

        万春殿再次沉寂下来,只有杨坚闭目凝思时,下意识的将手指在书案的桌面上轻敲声音传出,过了一会儿,他向杨素问道:“左仆射以为太子之言如何?”

        “回圣人!”杨素行了一礼,缓缓的说道:“张峻虽然立过大功,可功是功、过是过,他倒卖官粮、军粮之举影响恶劣,臣赞同太子的意见,应由由大理专卖店审问,按律法严办,不过因为他以前的战功,便忽视其过。至于普遍存在的倒卖储粮之事,涉及到地方、地方官员极多,而此时的地方官本就天因为土地兼并之事形同惊弓之鸟,若是又查储粮,恐怕有人会铤而走险,导致一些地方大乱,臣以为给他们一次赎罪机会。”

        杨坚皱眉问道:“怎么给机会?”

        杨素迅速作答:“朝廷借张峻之案,放出彻查天下储粮的风声,等明年春粮上市再去查。若数目对得上,且粮食年份与储存时间完全吻合,加以褒奖;年份不合者虽不作出严惩,却要加以训斥,有升迁机会时,不考虑这一类人;而遇到数目不足者,自然是依法严惩,这样赏罚分明、三管齐下,定能达到以正视听、杀鸡儆猴的作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