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心情大好的朱翊钧徒步来到了石渠阁,石渠阁比他预想当中要大得多,虽然年久失修的书库已经腐朽不堪,但从它的规格和面积上仍然能看出石渠阁当年藏书之多、地位之重。
当初永乐大帝为了彰显大明国力之盛,任命解缙担任主编、道衍担任监修,立志要编纂出一部“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的传世大典。
编纂团队最多时多达三千余人,《永乐大典》定稿后光是抄录都耗费了整整一年时光,《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书籍之浩繁庞杂可见一般。
《永乐大典》中收录的书籍虽多,但被封禁、毁弃的书籍同样不计其数。
为朝廷修书是个真正的技术活,这不仅仅是修一部文学作品、还是重要的政治事件,历代修书的帝皇都会趁机将话语权抓到自己手里,这也是为什么监修要由道衍来担任。
反封建书籍、反儒学书籍、儒学中的异端、编排诽谤先帝的书籍......像这种大逆不道、不符合封建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书籍必须全部毁弃,要是作者还活着、连作者都要一并抓起来砍头。
解缙和道衍毕竟还是个读书人,两人不忍这么多珍贵的书籍就这样被毁弃,便在得到了永乐帝的允许后以充实皇室藏书为由,将这些“禁书”一股脑地塞到了石渠阁里。
为了防止读者的儒学造诣不深、被这些歪理邪说毒害了思想,只有皇室成员和得到允许的大儒们可以进入石渠阁,这也使石渠阁成为了皇室藏书库中最为神秘的存在。
许多人都好奇石渠阁内到底收藏了些什么书籍、只是很少有人被允许进入,许多爱书者都对石渠阁抱有朝圣般的心态,想尽办法也要来走上一遭。
当然、这对朱翊钧来说并不是个问题,皇帝在大明是真正意义上的法外狂徒,朱翊钧随意瞟了一眼、书吏就颤颤巍巍地把钥匙交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