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三年一次的大考一旦发挥失常就只能等下一次、或期盼朝廷开恩科,如果这期间家里父母去世,那这科举你也不用考了、老老实实回去守三年的孝吧。
大明朝廷还有“厌恶神童”的潜规则,认为过早中举的神童会给朝廷带来不幸,考官见你年纪太小直接扔卷子也是常态,还美其名曰:磨砺。当朝首辅张居正就吃过这样的亏。
就算是后世素以“神童”“文采斐然”而著称的纪晓岚,经历发挥失常、回家守孝这一系列事件后,科考得中也已经是三十一岁了,人这一辈子能有几个三年啊?
大多数普通举子都是小地主的儿子,家里请先生、购置书籍是一笔可怕的花费,而且读书是长子才能有的待遇,其他儿子要外出经商、甚至做工为长子筹集经费,全家人拼老命供一个有天分的儿子读书。
后世某内卷大省的高考录取名额被划了一大块去支援偏远地区,愤怒的家长和考生直接上街游行,甚至有失去理智的群众冲击基层政府,一时间闹得沸沸扬扬。
那还只是与科举完全没有可比性的高考名额,科举得中是能蠲免税赋徭役、当官、直接阶级跃迁到一方豪绅的,这么多举子寒窗苦读就是为了金榜题名的那天,朱厚煜拿科举来做文章,由不得这些举子不愤怒惊恐。
“如果你们这次放过了他们,那些贪官污吏一定大受鼓舞:原来贪污十万两的代价只是异地为官!他们会更加嚣张、更加肆无忌惮地偷取原本属于你们的东西!
放过那些贪官、就是在杀死你们自己的前程!
那些人压榨百姓、织网罗民时我没有发声,因为我不是普通百姓;
那些人掏空府库、官商勾结时我没有发生,因为我既不经商也不指着官府的赈济;
当那些人把我的科举名额卖给别人,把我的升迁机会卖给别人时我想发声了,但那时已经没人能为我说话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