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就朱厚煜对大明地方官“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尿性的了解,他们顶多将之定义为“民间宗族械斗”,再四处张贴一些海捕文书,朝廷连奏章都不会收到。
从洪武初年立国开始,大明地方上的骚乱乃至民变就数不胜数,这是历朝历代都无法避免的,哪怕是文景、开元那样的盛世,民变也屡见不鲜。
自己的辖区内闹了民变,你让知府、同知、通判等一众官员的脸往哪儿搁?要是真老老实实把每次民变都报上去,张居正和朱厚煜看了不皱眉头吗?
怎么大家的辖区都太太平平的,就你那儿老闹民变?你是不是贪官啊?下次考评别想过了,锦衣卫查查这孙子是个什么底细。
因此地方上从来都是采取“捂盖子”的处理方式,官府出钱募兵也好、动员地主豪强家奴也好、私自调动卫所兵也好,总之是一定要在事情闹大之前给按下去。
不到无法收场的地步,朝廷绝对收不到半点消息。
这次怎么一反常态,一副要将事情闹大的架势?
朱厚煜慌乱了片刻、但很快冷静下来,就江浙官员这一屁股屎的德行,他们敢把锦衣卫给招来就有鬼了,因此一定是有人欺上瞒下。
凡贪官都有一定的侥幸心理,江浙的暗网停摆一天、相关各方损失的就是雪花花的白银。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就算朝廷的钦差已经明摆着就在路上,也总有人会舍不得那白花花的银子铤而走险的,刀不架在脖子上,他们永远都不知道收敛。
所以有人故意把事情捅了出去、但又没有捅得那么大,目的就是逼地方官在中央得到消息前把盖子捂下去,再忍痛割爱、把自己沾了屎的屁股赶紧擦擦干净,在可能的风暴来临前保下尽可能多的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