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随着大量行政人员的入驻,以及当初逃离扬州的富户的回归。街面上一些商铺开始慢慢恢复营业。首先开张的是一些酒楼茶馆小食店,还有一些以前在路边摆摊的小商贩、手艺人也重新出来了。
街面上渐渐又有了生气。看到这个渐渐活过来的扬州,董书恒心中倍感自豪。
何园,因为原来的主人已经没了,董书恒把这里的房舍改成了少年军校,前面的园林则变成了扬州市民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少年军校现在有1000多名学生,男女都有,这些孩子都是孤儿,没有那么多忌讳,董书恒索性不分男女校。
董书恒来到学校也没提前通知。所以,当他到达学校的时候,学校里还在上课。这些孩子都没有什么文化基础,他们要从识字开始学习。董书恒在各地建立学校之前就编了一套小学教材。
小学的基础学科一共就两门,《语文》和《数学》,语文教材被董书恒加入了后世的拼音,这样能够提升孩子们学习汉字的速度,让孩子们快速地完成识字阶段,提高学习的效率。
当然语文课文还是会选取很多古诗词,《三字经》、《千字文》《韵律启蒙》中的片段。为了增加趣味性,董书恒还令人将一些古代民族英雄的故事写成白话故事放在教材里面,潜移默化地塑造孩子们的民族意识。
另外董书恒还编了一本数学教材,引入阿拉伯数字,教孩子们一些加减乘除、度量单位、图形认识、以及一些简单的解决问题方法。虽然董书恒不是教师穿越过来的,但是这些小学教材他编一编还不是很难。
学校里的老师大多是一些生活困难的读书人,学校给他们开的工资足够他们读书养家。而且,淮海书院还对这些老师有优先录取的政策,所以许多年轻学子选择去新式学校做老师。
这些学校的老师都要参加专门的培训,通过考试获得教师资格证才能够上岗。他们必须得学会怎么使用这些新教材,而且学校会安排他们集中备课,避免了有些老师还使用老套路教学。
董书恒路过一间由祠堂改成的大教室,里面塞满了将近一百个学生,虽然有些拥挤,但是里面倒是很亮堂,这是一个大班级,学生们正在上数学课,学的是教材上第二单元的十以内的加减法,他们第一单元的课程是学习了阿拉伯数字的书写。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