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只不过现今他还没有独立完成事务的政绩,但朱元璋已经在考虑当中了,甚至都在准备着让朱允炆正式步入大明朝堂。
这短短数年的培养自然比不上当初朱标那十几二十年日复一日的苦心栽培,但如今的情况就是如此,朱元璋自感时日无多,当不能再拖延下去了。
一些应该走过的流程能省则省,一些没有来得及教导的方面也只能留待日后嘱托他人进行扶正,目前最主要的便是让皇长孙彻彻底底的真正独立起来。
而对于朱允炆自己,这从根本上而言就是一件好事。
不论是他早就想要独立做事的想法,还是他总想着要摆脱自己皇爷爷的压制,不管具体是哪方面的原因吧,总之朱允炆对自己终于能够独立自主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和那么一丝丝的兴奋。
是的,他虽然名为储君,但这几年来实际上一直都在朱元璋的阴影下活着。
倒不是说他的这位皇爷爷有多么的严酷冷咧,而是两人之间的理念有些本质上的冲突,这一点朱允炆倒是和他已故的父亲懿文太子朱标很是相似,而且更为坚定儒家文治。
只是朱元璋和朱允炆之间毕竟隔着一代,来自自己皇爷爷的压力自然是不小,相较于他的老爹朱标而言,朱允炆承担的压力可能比朱标还要多上几分。
所以不管他心中有什么想法,总归在朱元璋面前还是要有很大的保留,就如同大极力反对的分封藩王制度一样。
哪怕是心中再有反对的意见,可胳膊拧不过大腿,他还只是大明的储君,并不是大明之主,也不是他皇爷爷那样雷厉风行之人,所以这些所谓的理念自然只能憋在心里不能随意表露出来。
而黄子澄想要招揽齐泰为东宫一员,这件事朱允炆自然是清楚地,不然就算黄子澄时东宫伴读时他的心腹,也没有那个胆子敢借着储君的名头自作主张啊。
所以说齐泰一眼所观之事还真就是是个误会,但最起码他也有正确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