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小说畅读模式体验更好》
“伯先啊,这次多亏了你我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处理完军冬粮的事情。而且自从你到我王府任职数月以来,王府内的大小事务全都处理的十分妥当,真不妄我亲自向父皇要人。”
这周朝字伯先,是江淮人,自幼酷爱读书,刻苦用功,边读经史子集,于在前朝至正二十三年登科举南榜,赐进士及第,曾任临江府尹,后因惹恼上官而弃官归隐。被当今圣上征辟为翰林院侍讲学士,负责文史修撰与检讨。
本来不论是资历辈分还是学识文采他都应该升迁为詹事府詹事,甚至于内阁学士再兼个礼部侍郎衔,自此平步青云,内为尚书外调布政,按察使。
但是他这耿直死板的性格却不讨人喜欢,与翰林院的同僚们的关系也很冷淡,就连朱老爷子都认为他过于呆板不同变化,而正巧自己的四子来信说王府新立尚缺长史一名,就直接把周朝给打发到北平来了。
对其他翰林院同僚来说,从一个大好前程的侍讲学士变成藩王府一小小长史,这就是直接被从权力中枢踢出局。
这对于周朝自己来说到没所谓,他本身也明白自己的性格有问题,但他从来没想过要改变,读圣贤书而明德晓礼,做人当坚守本心。
初到北平时两人有过一番交流,朱棣也知道了周朝的事情,对于他的学时见底自是十分钦佩,而对他的为人秉性也无不妥,现在他这个燕王府正是需要周朝这样的能人才士来辅佐建设,不需要在官场上摸爬滚打的老油条来糊弄他。
经过在王府数月的当值,两人间的交流越发亲近,隐隐间朱棣都以师礼见于周朝,每逢大事必当询问于他,这次的粮食一事就是周朝全程辅佐朱棣的。
两人正按照簿册核定最后的永平府的冬季军粮数目时,殿外突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只见那驿站使者正在侍卫的带领下快步走入殿内。
使者将怀中圆筒解下呈禀于前:“通州驿转呈将军石关二级军情!”
朱棣一听眉头紧皱,前些时日是有北元散兵犯境,然营州中屯卫都指挥使杨廷不已经亲自点军援防去了吗,怎么还会有军情送至次,若是边情紧急又怎么只有二级令旗。
正当朱棣疑惑不解的时候,侍卫送上来筒中信件,朱棣拆开封口的蜡漆仔细观阅起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